实盘配资官网李世民便开始逐步将朝政事务交给他
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,皇位之争、兄弟相残的故事屡见不鲜。公元626年,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,最终亲手结束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生命,从而一举夺取了权力。为了稳固政权,唐高祖李渊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,并在两个月后正式将皇位传给了他。从此,唐朝进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贞观之治时期。
在李世民的治理下,唐朝内部政治稳固、经济繁荣,外有强敌来犯时,他又能巧妙应对、力挽狂澜,打败四方敌人。李世民广纳贤才,任人唯贤,始终保持谦虚,并且勇于听取谏言。唐朝的整体国力也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,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。李世民不仅凭借卓越的治国能力被史学家誉为一代明君,他更成为了后世皇帝们的楷模。
然而,令人唏嘘的是,李世民虽然英明神武、雄才大略,但他的长子李承乾却表现得极为荒唐,最终以流放至边疆、客死他乡的悲剧收场,令李世民心痛不已,白发人送黑发人。
展开剩余77%李承乾生于公元619年,长安人。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孙子,李承乾自小便深得家族的宠爱。父亲李世民为他取名“承乾”,寄托了自己对他未来能够继承皇位、统领乾坤的期望。甚至有史学家认为,李世民之所以急于发动玄武门之变,一部分原因便是担心李承乾的长大,若自己无法稳固政权,李承乾或许无法安稳继位。
李世民登基后,刚刚两个月,便立李承乾为太子,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实属少见的举措,足见李世民对儿子的宠爱与寄托。随着李承乾渐渐长大,李世民便开始逐步将朝政事务交给他,锻炼他的治国理政能力。在这一时期,李承乾确实表现得如同一个合格的太子,聪明且能干,颇具王者风范。
然而,一切的变化始于贞观十年。当时,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病重,李世民尽全力寻找各种办法挽回她的健康,却最终未能成功。长孙皇后的去世,给李承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自此之后,李承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虽然在朝堂上,他仍旧恭谨有礼,但私下里,他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性格,曾经乖巧听话的太子,仿佛随着母亲的离世一同失去了理智。
李承乾的荒唐行为体现在多个方面。首先,他沉迷享乐,纵情声色,无所节制。史书记载他“颇留以典坟,然闲宴之后,嬉戏过度”,在他的生活中,沉迷美人、放纵欲望几乎成了日常。最为人所知的,是他不仅宠爱美姬,还沉溺于“龙阳之好”,即与少年男子亲密。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,李世民在得知此事后,严令处死了他所宠爱的太常乐人,并屡次警告李承乾。但李承乾不仅没有悔改,反而愈发放纵自己的行为,甚至表示,男宠的死让他身心遭受了极大的伤害,几个月不肯上朝,连曾经最尊敬的老师于志宁前来劝解时,他也不再理睬。
其次,李承乾还曾在东宫搭建帐篷,装扮成突厥勇士,身穿突厥服装,头梳突厥发型。李世民为国安边,曾签下屈辱的渭水之盟,尽管几年后他凭借战争大胜东突厥,恢复了尊严,但李承乾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故意挑衅父亲,李世民看到儿子的所作所为,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。
然而,李承乾的荒唐并不止步于此。最让李世民痛心的是,李承乾竟然策划弑师和谋反。在李承乾的指使下,刺客潜入于志宁的住所准备行刺,然而当他们见到于志宁简朴的生活态度,夜晚仍秉烛读书时,竟然心生怜悯,放弃了刺杀。李承乾见刺杀未遂,便联合了部分心怀不满的臣子发动政变。可当李世民得知这一事件时,只觉可笑,认为李承乾不过是过家家而已,并轻松镇压了这场政变。
尽管李世民面对儿子的叛逆,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,但作为父亲,他最终并未狠下心来处死李承乾,而是决定将其流放至边疆,希望他能在那里反思自己的错误。可惜的是,李承乾最终在边疆病死,李世民尽管心痛万分,仍亲自派人将其尸体接回。此时,李世民的心情复杂无比,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,终究未能成为他心目中的继承人。
李世民虽对李承乾充满期许,但他的儿子最终辜负了所有期望。假如李承乾能够更加明智地看待父亲的苦心,也许唐朝的历史将会因此发生颠覆性的变化。而李世民,无论如何,他都未曾怪责过李承乾,这份父爱与遗憾,历经岁月,依然让人感动。
发布于:天津市牛牛配资,配资炒股网站,配资炒股 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